令人憂心的賀年信
過年假期,總算可以回雲林的老家,原想可以好好陪陪母親大人,好好休個息,順便整理一下即將出書的文稿。但,資深前輩謝教授從台北捎來的信,讓我無限感慨!徵得他的同意,我將部分敏感個資刪去後,公開部份信函內容,希望有志之士,共同為台灣及台灣大學之高等教育把脈!
台灣需要更多類似謝教授之「科技志工」來喚醒教育家胸懷,唯有紮實的科技教育,才能再創台灣科技高峰!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陳兄
新年恭喜!
今日高教授來信提及今年台大研究傑出獎人數由去年的23變成13。她認為是一個警訊,不知你的看法如何?
得獎名單中,有國防的林教授,他是我的友人。多年來,專研腎臟有関的單基因疾病,台灣各醫院腎臟基因疾病都得找他,長年下來,自是登峰造極。反覌,在台大醫院,腎臟科對基因疾病全無興趣。最常見的多囊性腎臟的基因檢查,在最近我們去募了五十萬元之後,才能開始。事實上,我在2003年即己把經費,儀器都備便,只是腎臟科醫師沒人有興趣,延遲了十年,我重新組合號一個團隊,才又啓動。在我看來,這個檢查已經不是研究,而是臨床必要,因為洗腎人口中有五到十%,是此基因的問題。
如你所說:優秀是卓越的絆腳石。
大家等着別人把轎子弄好,我才來坐。在推動台大神經科學的過程,我曾請求過兩位同仁做電子報,不論資深的或年輕的,都一口回絕,理由是很忙。不過如今他們明顯都在享受着台大科學整合的好處。
台大人很多,但似乎缺乏方向和動能!今年欣慰看到林醫師連中二元,除了他本身的才能和努力,我想走對路,找對人也很関鍵!
年前,交大院長帶領七位他們的助理教授來講他們的專長給我聽,目的是要為往後神經科學轉譯研究計劃之申請預做準備。我當下覺得聽覺似乎是可以做的題目,於是立刻找來台大耳鼻喉科的吳醫師。他是目前台灣聽覺基因研究的第一人,不到四十歲,跳級三年,律師司法官考試皆第一名。我在七八年前就協助他開始聼覺基因的研究。目前,我打算以兩位醫師為核心,和交大的同仁組成Taiwan Hearing Research Group,我已向耳鼻喉科主任報告,他也贊成。當然,也希望台大相關的同仁加入,包括心理,語言⋯⋯同仁。
以交大的例子來看,至少他們有一個積極的領頭羊!
退休之人,本該淡出,只是看到高老師來信,又想應該謝謝你的年禮,所以連帶抒發抒發最近的心情!
年後再聊!